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林汉垚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2023年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披露中国家族信托行业的最新数据和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家族信托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国家族信托的存续规模约为5500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约34%。
单笔大单数量、规模均倍增
在存续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家族信托单笔大单数量、规模均出现倍增。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对43家信托公司有关家族信托资产规模分布的调研反馈看,2020年,单笔委托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大单为78单,规模合计132.76亿元。到了2021年,单笔委托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大单增至175单,规模合计为419.5亿元,数量和规模都较2020年出现了明显增长。
此外,2021年末,存续家族信托单笔委托规模以1000万~3000万元为主,分布在这一区间的业务笔数和规模分别为6475单和814.18亿元,占比达82.86%和47.13%。基于上述数据,《报告》认为,家族信托已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对于家族信托的发展前景,《报告》表示,2023 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以下简称《三分类新规》)发布,提出了“ 回归信托本源”等总体要求,标志着我国信托业务进入一个崭新的新时代。《三分类新规》进一步厘清了家族信托的服务实质与内涵,释放了家族信托业务的发展活力,为家族信托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投资标的趋向标准化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对44家信托公司有关家族信托资产类型的调研反馈看,家族信托客户的委托财产目前仍然以现金等金融资产为主。2021年末,存续家族信托以现金委托设立的有5850单,规模为1154.49亿元,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65.09%和68.48%;以资管产品(主要是信托受益权)、股权、保单三大类金融资产设立的家族信托数量和规模合计为3116单和476.11亿元,占比分别为34.67%和28.24%。
在配置的资产类别上,家族信托逐步从传统非标产品向“非标+标品”的多元组合转变,涵盖非标信托产品、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理财等。根据53家信托公司调研数据反馈,目前家族信托的资产主要配置为外部金融产品和公司自有信托产品,且外部金融产品的配置占比超50%。
具体来看,2022年,家族信托配置外部金融产品的规模达881.13亿元,占比达52.92%,大多数为银行理财、私募基金等标准化资产;投向自有信托产品的规模达783.88亿元,占比达47.08%,其中,非标占比69%,证券投资类信托等标品信托占比达31%。家族信托资产配置中标准化资产的占比已经超过非标资产,并将继续向标准化资产配置倾斜。
此外,对于境内设立的家族信托,信托公司正在积极创设海外产品以满足家族信托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截至2023年7月31日,共有24家信托公司累计拥有90.16亿美元的额度,其中,华宝信托20亿美元,中诚信托16亿美元,上海信托与中信信托以9.5亿美元额度并列第三。
仍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居民财富的持续积累。《报告》预计,未来整体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可投资资产规模预计将稳定增长,2022年财富家庭拥有的总财富达16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是全年GDP总量的1.4倍。其中,可投资资产达67万亿元,占总财富四成。基于M2、GDP等宏观经济指标及住房及存款比例增速测算出,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未来一定时间内将达到287万亿元,在GDP在10%或5%增速下,预计只需4或6年时间。
随着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及可投资资产持续增长以及资管新规发布和落地,人们对于财富传承与风险隔离的需求也持续增长。家族信托凭借其独有的制度优势、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在保护、管理、传承财富方面发挥着其他金融工具所无法代替的作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青睐。
而对信托公司来说,家族信托作为信托本源业务,已经成为转型发展的抓手,得到越来越多信托公司的重视。从中国信托业协会《2022—2023行业发展报告》调研反馈情况(53家信托公司)来看,截至2022年末,全行业中共有35家信托公司专门设立家族信托部门开展家族信托业务,占比66%;人员规模上,家族服务信托部门人数达427人,同比增长17.96%。
尽管家族信托的供需两端都在不断增长,但要指出的是,相比国外发达经济体的家族信托,国内家族信托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对此,《报告》给出建议,要积极探索基础制度和专项法规的空间,为家族信托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丰富资产配置,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要全面提升家族信托服务能力,打造高质量家族信托尤其要在转型战略、客户服务、家族办公室管理、闭环风险管理与监测和数智化能力方面全面提升价值信托服务能力,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构建家族信托服务共赢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