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学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基础支撑。近年来,科学教育如何与研学旅行相结合,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日前,在穗举办的“点亮科学·研学未来”2024年广东省科学教育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大会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创会会长、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会长吴颖民表示,推动科学教育和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认识和处理六个基本关系。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创会会长、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会长吴颖民
第一是关于教育的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减法是减掉不必要的,针对基础教育短视化、功利化的问题做减法,减去学生学习过程中过重、不必要的额外负担;加法就是要加上很必要、很需要、很重要的,比如发现科学问题,掌握科学知识、方法和操作技能,树立科学创新精神,培养科学素养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提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内驱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体验丰富的知识内容以及提升学生愉悦感和效率,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二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科技迅猛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背景底下如何让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达到更好的平衡,值得深究。政治、历史、哲学等学科,固然非常重要,而新的科学包括交叉科学层出不穷,许多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被应用到生产生活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所以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变化,青少年必须有更高的科学素养。同时,今天所强调的科学教育,不仅仅要增加科学知识,要普及一些新科技,更需要强调的是科学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实事求是、尊重事实、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第三是书本知识与实践探索的关系。在加强科学知识的传授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在吴颖民看来,这也是中国基础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学生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探究精神比较欠缺,因此这些年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了实验考试。”吴颖民表示,除了通过物理考试、化学考试、生物考试、通用技术等等,让实践操作成为必考科目从而推动实践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孩子们在接受科学教育时拥有更多动手机会、探索机会,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比如更多地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STEM课程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第四是课堂学科基础与课后兴趣拓展的关系。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发展更多是在课后。如何在课后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吴颖民建议,学校应有更多的安排科技活动的时间,支持科技社团建立和开展活动,通过科技社团,让学生们更多地与专家对话,与社会联系。因此,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等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活动,应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第五是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的关系。除了学校这个主阵地,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在吴颖民看来,仅仅是学校关注青少年的科学教育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关注和参与,支持青少年科学教育,唯有这样,全社会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才可能浓厚起来。
第六是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如果教师的科学素养得不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便随之受到制约。教育行政部门可适当通过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本身科学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广东省科普研学基地科学教育“百千万点亮工程”正式启动。据悉,“百千万点亮工程”是在省科协的指导下,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联合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旨在通过3年时间努力,到 2026 年底,帮助 100科普基地,打造1000个专业研学课程,培养10000名专业科普导师。
南方+记者 周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