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本草》是唐代宰相张说创作的一篇散文。
“本草”,即是药材,该文把钱作为药材来论述药理,定义了钱既“甘”又“毒”的双重性能,区区200余字便把金钱的性质、利弊、积散之道描写得淋漓尽致。
张说是唐朝名臣,前半生顺风顺水,曾担任过中书令、任朔方节度使,甚至被封燕国公,享尽荣华富贵。
但他贪财好物,敛财无度,最终因贪婪被罢官免职,从此前途尽毁,一蹶不振。
晚年的他痛定思痛,将自己一生的得失、感悟和教训,全都汇入了这篇奇文《钱本草》中。
这篇文章虽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寓意深刻。读懂它,能帮你看清金钱背后的玄机和奥秘,正确认识并驾驭金钱。
【1】
钱,味甘,大热,有毒。
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
解困厄之患立验。
该文首先,定义了钱既“甘”又“毒”的双重性能。
钱这味药材,味甜,属燥热,有毒性,却偏偏能预防衰老,驻颜养容,对治疗饥饿寒冷,解决困苦危难等病患,效果显著,能立马见效。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钱也不例外,它既是毒药,也是解药。
有时候,钱就像毒药一般,过度追逐金钱可能导致“中毒”,即贪婪、腐败、道德沦丧等问题,甚至还可能锒铛入狱,命断黄泉。
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金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墓。
可同时,钱又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
一文钱能难倒英雄好汉,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钱。
钱能让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保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年轻的时候还是要好好努力多赚点钱,荷包鼓了,人生的底气才会越来越足。
【2】
(钱)能利邦国,亏贤达,畏清廉。
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
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
金钱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也可能导致一些有才能、有德行的人迷失方向,它唯一害怕的是清廉。
贪婪之人服用它,以适当为好,一旦过度就会导致冷热相冲,使人心性迷乱,产生灾难性后果。
史书上既有包拯、海瑞这样流传千古,名垂青史的清廉之士。
但也从来不乏一些臭名昭著、被世人唾骂的贪官巨虫。
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将国家的根基啃食的千疮百孔。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
刘瑾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被抄家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
为了钱,有人昧良心,有人违法乱纪,有人毫无底线,最后钱是赚到了,但良心、名声、甚至生命都可能搭进去。
金钱就像是个无底洞,越是追求,越觉得不够。若不加以克制,这个无底深渊早晚会把你吞噬。
只有保持谨慎廉洁,少一些贪婪,多一些满足,才能保全自己。
【3】
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
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
如果只攒钱不花费,会有水火盗贼等灾难。如果只挥霍不积攒,会有饥寒困顿等祸患。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金钱的积攒和分配需要保持一种平衡和适度的原则。
既要注重积累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又要注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和个人幸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生活需求合理地管理和使用金钱,既要学会储蓄,也要适当地消费和投资。
我们既不能做守财奴,也不要当穷光蛋。
永远记住,让金钱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成为金钱的奴隶。
【4】
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
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
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
入不妨己谓之智。
适当存积、适当散发这叫规矩,不把它当作珍宝这叫高尚,取得给予适当这叫做有节制,没有非分之想这叫做守礼,广泛施财救济众生这叫做仁爱,支出有度不超预期这叫做诚实,收入正常不伤本性这叫做明智。
金钱的管理和使用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和智慧。
真正的德行不在于对钱财的过分珍视和追求,而在于能够超越物质欲望,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我们应当在获取和使用金钱时保持公正和适度,不因贪婪而失去自我,也不因吝啬而疏远他人。
我们应遵守礼法,不追求超出自己应得的部分,而是满足于自己的分内之事。
我们应以仁慈之心去帮助他人,慷慨解囊救济那些穷困之人,这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我们应当守时守信,无论是还款、支付还是其他与钱财相关的约定,都应当做到不拖延、不推诿。
我们还应当在追求金钱时保持智慧和自制,不让自己陷入贪婪和放纵的境地。
正确的金钱观不仅仅关乎物质财富的积累,更关乎我们对道德价值的坚守和实践。
我们无需将所有钱都视为洪水猛兽,但要正视钱的多面性,时时提醒自己摆正价值排序。
人身安全,重于财富自由,一旦踩线了,楼塌了,要那么多钱,又有何用?